咨询电话:
如何提高打新中签率
相关文章推荐
如何提高打新中签率

这只新股上市首日开盘只涨1分钱盘中还一度破发!打新也有风险?

时间:2019-11-26 12:36 来源:江苏百瑞赢证券咨询-新股在线

  (601916)11月26日在A股上市,开盘涨0.2%,盘中一度破发,最低价触及4.88元,跌破发行价4.94元/股。随后股价迅速拉升,报涨10.32%,触发临停。截至发稿报5.08元,涨幅2.83%。百瑞赢合作

  也成为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,首只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的新股。港股26日开盘价4.36港元/股,市盈率为5.8倍。

  进入11月以来,A股市场新股“破发”频现。11月6日,、两只科创板股票盘中双双跌破发行价,百瑞赢合作成为科创板开市以来率先破发的股票,此后有部分科创板新股也陆续破发。

  浙商是浙江省首家、全国第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之一。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,成为第 9 家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。公司业务集中于华东地区,长三角地区贷款投放占比达55.07%。

  截至2019年6月30日,本行管辖59家分行(其中一级分行25家)、1家分行级专营机构及190家支行,覆盖全国17个省(直辖市)及香港的250家营业分支机构。数据显示,浙商银行近五年来快速发展,总资产规模已由2014年的6700亿元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1.74万亿元。

  此前因为(601077)破发,浙商银行上市的表现备受市场关注。11月11日,上市首日开盘仅半小时就打开涨停,次日跌停,第10个交易日就跌破7.36元/股的发行价,被冠以“2019年最差新股”称号。

  浙商银行11月26日在A股上市,开盘涨0.2%,盘中一度破发,最低价触及4.88元,跌破发行价4.94元/股。随后股价迅速拉升,报涨10.32%,触发临停。恢复交易后,浙商银行摸高至5.58元,截至发稿报5.08元,涨幅2.83%。

  对于银行股破发,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称,银行股破发其实是正常现象,目前上市银行绝大部分估值处于低位,打新的赚钱效应没有以前高了。

  11月18日晚间,浙商银行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显示,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941.42万股,弃购金额达4650.63万元;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400.32万股,弃购金额达1977.6万元。此前,浙商银行公告A股IPO网上发行的最终中签率为0.688%,认购有效申购户数为1096万户,网上中签率创下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。

  资料显示,浙商银行发行25.5亿股,按发行股数计,是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,百瑞赢合作发行规模第二高的新股,仅次于。

  数据显示,近年来A股上市的银行中,包括、、、等均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弃购。其中,渝农商行弃购金额3585.22万元、弃购金额3031.76万元。百瑞赢证券

  以科创板打新投资者数量为例,原本火爆的科创板行情使得投资者打新热情一路高涨,打新人数也持续水涨船高,至10月25日申购时,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达3,497,763户,成为科创板开市以来申购户数最多的一只股票。不过此后,百瑞赢合作网上有效申购户数总体持续下降,到了11月11日申购时,网上有效申购户数已降至3,276,818户,较高峰期下降超过22万户。

  证券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,新股上市表现不佳,根本原因在于发行价偏高,如渝农商行发行市盈率高出二级市场同类股票50%左右,而、发行市盈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  浙商银行A股发行价(4.94元),截至发稿报5.08元,百瑞赢证券而浙商银行港股26日开盘价4.36港元/股,市盈率为5.8倍,A股估值明显高于港股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浙商银行也成为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,百瑞赢证券首只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的新股。在此之前,上市首日涨幅最低的是,首日涨幅6.42%,其次是首日涨幅18.5%。

  从上市首日开盘涨幅观察,浙商银行上市首日开盘仅微涨0.2%,创下信用申购制度以来的新低。紧随其后的是,上市首日开盘涨幅为9.48%。

  但因为打新仍能取得正收益。同时投资者弃购金额较高的新股,上市后股价走势也不一定不好,百瑞赢证券如新股弃购金额接近2000万元,但上市后却成为创业板的一只大牛股。

  浙商银行1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,此次其募集资金总额为125.97亿元,将用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,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。

  郑重声明: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  又见减持“惨案”!大股东高位套现 1000亿科技白马跌停 近3万股民“欲哭无泪”

  又见减持“惨案”!大股东高位套现 1000亿科技白马跌停 近3万股民“欲哭无泪”

  美FCC对华为、中兴下“禁令” 立即生效!华为回应:坚决反对 禁令涉嫌违法

  什么信号!近400只股票破净,数量逼近历史极值,真是底部临近?这些破净公司业绩持续在增长